[关键字]: 转化医学
国际论坛
北京
肿瘤
健康网讯:
中美多位科学家5月19日在北京出席第四届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共同探讨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基因治疗以及转化医学在肿瘤防治中的应用与前景等。
肿瘤已成为目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中国,肿瘤已是城乡居民的首位致死因素。肿瘤不仅治疗费用高,而且治疗效果不好,给患者、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科学》杂志现任总编辑、美国国家科学院前院长布鲁斯·阿尔伯茨博士说,基因治疗是人们多年的梦想,希望它能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但目前实现这一愿望还有很多困难。
科学家们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并取得了一些进展。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前总校长迈克尔·毕晓普博士在作《癌症基因组与治疗》的主题报告中介绍,科学家已发现约50种肿瘤,每一种肿瘤有500个基因组,共发现了2.5万个基因组。目前的工作重点是对以上肿瘤基因组进行测序,已完成了几百个基因组的测序。“基因治疗在很多肿瘤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并非‘万能',不能取代其他的治疗方法。”他说。
迈克尔·毕晓普博士说,治疗肿瘤最理想的状态是只对肿瘤基因进行治疗——靶向治疗,其中有两种情况:一是有些肿瘤基因有获得性功能,治疗是要抑制其生长;另外有些是正常功能缺失的基因,要去除这类基因。
前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综合肿瘤中心主任马克·舒曼博士说,治疗肿瘤,要将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结合在一起,将实验室里发现的好的理论和假设,在临床中进行验证,这也就是转化医学的意义。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也指出,转化医学就是要从临床重大需求出发,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协和医院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转化医学研究的探索和实践,并于2010年9月成立了协和转化医学中心。
该论坛由北京协和医院主办。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药理系主任詹姆斯·韦尔斯博士,美国国立肿瘤研究院生物信息学总管主任约翰·斯皮克曼博士,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肿瘤病理生理学家姚开泰,病毒学家曾毅院士等国内外著名专家也在论坛上作了专题报告。
5月19日,北京协和医院第四届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召开,《science》(科学)杂志主编、美国国家科学院前院长Bruce Alberts,198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前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总校长J.Mike Bishop等8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围绕转化医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与前景展开研讨。
J.Mike Bishop表示,治疗肿瘤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只针对肿瘤基因进行治疗,也就是所谓的“靶向治疗”。人类已经发现了大约50种不同的肿瘤,每一种肿瘤都有500个基因组,也就是一共发现了25000个基因组。因此,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对这些肿瘤基因组进行测序,目前,已经完成了几百个基因组的测序。
Bruce Alberts表示,目前,基因治疗主要包括两种手段,一种是用好基因去替代坏基因,实验证明,这种方法还不太现实;另一种就是体外治疗,也就是把坏基因细胞拿到体外,在实验室里将其替换成好细胞,之后再植入体内,这一方法在治疗免疫缺陷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UCSF泌尿肿瘤部主任Marc Shuman认为,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科学家和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生应该更多地相互讨论与合作。实验室研究的结果、提出的理论和假设,应该由临床医生应用到治疗过程中,从而使这些结论得到进一步的验证。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生物信息学总管主任john speakman说,生物信息学是整个肿瘤研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希望今后中美两国能在此方面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
据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介绍,自2007年开始,该院转化医学研究国际论坛已经成功举办3届,并于去年成立了协和转化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