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VS“中国制造”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259 更新时间:2005-9-13 17:21:08
[关键词]:印度
中国
健康网讯:
该篇文章发表于《健康报》
【日期】2005-03-29 【期次】总第7339期
【版次】4 【版名】市场研究
【作者】吴惠芳
印中贸易中心公布的2004年宏观经济参数显示,印度已经是世界
上第四大药品生产国,其产量占全球产量份额的8%。至今,印度公
司已经发现了3种新分子,在最后阶段将会达到12种以上。目前已有1
00多种印度制剂药获得了美国FDA认证。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发布的贸易数据,印度—中国2004年度的
贸易额达到136亿美元,比2003年两国的贸易总额增长了79%。主要
化学原料药被列入有机化学品项目中,从2004年双边贸易额分布上,
这个项目下印度对华出口总额3.62亿美元,占到全部对华商品出口总
额的4.72%,列第四位。中国对印度的有机化学品出口总额8.03亿美
元,占全部对印度出口总额的13.57%,列第二位。可见在这个大项
目上印度与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贸易关系。
国际化程度使印度制药业地位大升,从国情和经济基础条件上看,
中印两国差异不大,均具有劳动力充裕、廉价,资源丰富,工业成本
低的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这些优势被发达国家利用。
发达国家调整产业结构,纷纷将一些环保治理成本较高、附加值相对
较低的原料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于是,中国和印度都变成了药
品制造基地。
但同样是加工制造业,印度这十几年走的步伐要快于我国。这主
要体现在印度制药业由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药品出口占到国内药品
制造产量的60%以上。其中,成品药出口占到国内生产总量的15%。
印度制药业正上升为世界级的重要制药大国,这得益于近十几年
中迅速提高的企业国际化程度。说到国际化程度,有一个重要指标值
得作比较,那就是印度在世界各国注册和认证的产品远远多于中国。
以原料药欧洲药典委员会的COS认证和美国FDA的DMF文件号为例,我
们与印度企业的差距明显表现来了。
2004年前我国和印度原料药类产品在欧洲和美国注册认证比较
SOC认证数量及比例 DMF#数量及比例
印度企业 242(14.37%) 583(12.90%)
中国企业 60(3.56%) 192(4.25%)
另一项促使印度制药业加快国际步伐的原因是“入世”,印度政
府承诺在2005年1月1日之后,对1995年以后申报专利的药品提供为期
20年的产品专利保护。加快新药研发便成为印度走向国际规范市场的
催化剂。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印度阔步迈向国际市场,既是机遇,也是挑
战。这是因为,当印度企业将他们的重心开始放在研发上的时候,基
础原材料的生产和资金也转向更为便宜的中国企业。印度企业从中国
购买像青霉素、6-APA、7-ACA这样的中间体,进而生产阿莫西林、
氨苄西林、头孢曲松等原料药,甚至还将这些由中国进口的中间体产
生出的下游产品返销回中国。印度政府在一项鼓励出口政策上就确定
了“为了出口而进口的产品实行免税”制。因此,印度企业在下游产
品的出口上越是走得远,也就越希望从中国购买所需要的原材料中间
体。
印度企业在国际市场也是我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我国产品无
疑要与“印度制造”狭路相逢,从现在已获得美国原料药DMF文件号
的情况看,就有40多种产品与印度企业重合,多数产品他们比我们进
入得早,我国企业要跨跃印度10年走过的道路所面临的挑战也是艰巨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