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7-ACA 抗感染 7-氨基头孢烷酸 7-ACA花3亿元代价为生存买单 3 7 - ACA
健康网讯:
该篇文章发表于《医药经济报》 【日期】2006-02-08 【期次】15(总第2270期) 【版次】12 【版名】原料药 【栏目】市场专刊 【类别】品类 【作者】吴惠芳 2006年的新年钟声刚刚敲响,中国抗感染原料药市场便传来了7-ACA(7-氨基 头孢烷酸)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消息。原料药价格涨跌本是平常之事,但是7-ACA这 个关系到广泛下游头孢系列原料药的母核产品此次没有经过价格战就一步到位,降 价幅度达到15%。更有悬念的是这个红及多年的大宗产品缘何降价?为何一步到位 ?还有没有利润?谁是最后的赢家?要解开这些疑问还得从算账开始。 算损失账:降价损失达3.64亿元 盘算7-ACA价格变化前后的销售收入,摆在面前的是一个巨大数字,这次降价 7-ACA现有中外供应商将至少损失3.63亿元人民币。2005年全年国内平均价格在92 0元/kg,2006年1月主要国内供应现价一夜之间就降到790元/kg,蒸发了130元/kg 。2005年全国7-ACA主要供应商产量和进口量合计2800吨,就以这个水平计算2006 年7-ACA交易额将减少3.64亿元。换句话说,就是从7-ACA企业纯利润额里硬是仍掉 了3.6亿元,并且谁的产销量越大谁的损失越大。单位:元/kg 图表 1 2006年初7-ACA降价前后差价对比 这次降价不同与其它原料药是通过互相压降使价格逐渐走低,似乎是一夜之间 就从920元/kg的高位跌到790元/kg,这种现象也是业内比较少见的。厂商这么做也 是不得已,既然已经看到不乐观的前景,还不如见好就收,彻底向昨天告别。其出 发点一来可以吓走国外品牌,二来给新进步者一个下马威,至少没有以往诱人的利 润。不过靠价格打压是压不住的,只能阻档前进的步伐或者让新手拿不到好的利润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长期处在高利润线上难免引来分噬者。现在的投资者谁不是 怀揣绝技,不管是大规模、新技术,还是低成本,都有自己的一片理想天空。 降价是把双刃剑,即能给竞争对手背后一剑,也给自己胸前一剑,最终双方看 到的是白花花的银子赴之东流。 算产能账:过剩产能2000吨 最近三年,圈内就发动了7-ACA投产扩产热,鉴于7-ACA整个生产过程比起其它 母核产品有一定技术难度、成本较高、化工原料价格短缺、投资规模大等因素,多 少阻碍了扩产投产进程。一年前虽然山西威奇达药业、山东金翼生物(菏泽睿鹰集 团)新项目已经投产,石药、哈药、福抗老项目扩产,仍未动摇2005年的7-ACA市 场的卖方市场地位。价格稳定、销路畅通。但是随着联邦四川彭州厂、健康元河南 焦作这两个千吨级项目正式投产的逼近,7-ACA这个风光多年的品种终于沉不住气 ,11~12月两家最大的供应商河北中润制药和福建福抗药业的库存增压,询单减少 ,本应是抗生素销售旺季却成了7-ACA落难之际。现有厂家和已经动工投产的厂家 产能合计,到2007年中国国内的7-ACA年生产能力超过6000吨。图表 2 现有中国7-ACA供应厂商生产能力 供应厂商 产能(吨) 备注 河北中润制药 1650 出口、内销、自用 福建福抗药业 1000 出口、内销、自用 山东鲁抗股份有限公司 350 出口、自用 山西威奇达药业 400 出口、内销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 300 自用为主 山东菏泽金翼生物 300 自用为主 河南南阳普康衡育制药 300 2006年复产 联邦四川彭州制药 1000 2007年投产 焦作健康元生物 1000 2006年投产 合计 6300 从产能与下游需求量比较,2005年国产加进口总计2800吨,现有生产能力,潜 在生产能力加起来达到6300吨,按头孢系列抗生素下游产品对7-ACA需求的增长比 例25%计算,加上出口增长可见今后2年中过剩产能在2000吨左右。谁来为这2000吨 买单,自然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算的那笔账了。头一笔账单是由河北中润、福抗、鲁 抗、威奇达这些几家现有销售厂商以及向中国进口的外商品牌的。那么后来的账单 ,则由所有上马企业分摊,可以说谁的规模大谁的账单数额大。 造成这种群雄逐鹿的诱因是7-ACA下游产品近年呈现出高速增长,特别是头孢 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呋辛的第三、二代头孢年用药量年增 长率大于50%。从而拉动了7-ACA中间体需求增长,在2004年还一度出现7-ACA短缺 的局面。然而在我国任何一个成熟产品市场都是好景不长,任何一种新技术是藏不 住的,没过两年这种卖方市场就到了终结日,三代头孢也不可能永远高速增长下去 。 算成本账:成本下降要赶上降价的幅度 在790元/kg线上生存的焦点汇集在成本上,比较国内几家7-ACA供应商的生产 成本约在540~630元之间,利润率从原来的35~40%降到现在的20~30%。如果在这 个利润范围内现有几家都能够生存下来,但今后不保险价格继续下降的可能。只有 降到成本低线上,才能见分晓,机会在于那些能够有突破性创造,降低成本,扩大 利润率,使降价幅度与成本降低幅度相适当的企业才会有生存可能。或者向高利润 的下游产品延伸,转移亏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这是几年来大宗抗生素行情变 化的基本规律。 降价已过去半个月了,受冲击最早的是国外品牌。在元旦过后,进口供应商中 特别 是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小厂商明显感到顶不住这次强大的降价压力。同时中国出口 产品订单量不大,国外商家还在等着下一步如何变化,原本指着降价后能促一促国 内外销售,结果从各家的反馈看没有预期的结果,采购方仍抱着买涨不买落的心态 。 7-ACA是否成为第二个青霉素工业盐?不是没有根据。二者在市场发展过程中 有相似之处。回顾六、七年前由于阿莫西林等半合成青霉素的成长带动青霉素工业 盐的需求旺盛,加上技术进步使青霉素工业盐成为一个高利润产品,从而引发了青 霉素的扩产投产热。最后导致几度价格战,至到今天每10亿单位价格51~52元,基 本是在成本底线,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沾了低成本光的,其它企业不是转产就是停 产。7-ACA现在成规模有稳定质量保证的厂家唯数不多,强弱分明存在梯次差异, 各企业成本差异比较大,实力较弱的企业寻找新的出路的压力更大。 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7-ACA与青霉素工业盐相比还是有自己的特点。首先, 从技术实现角度看,青霉素工业盐是无论是发酵技术还是分离技术比7-ACA更成熟 一些,更容易被仿制,而7-ACA的技术壁垒还是高一些,无论是化学裂解法还发酵 法,目前的工艺水平和成本都是高于青霉素工业盐;其二,中国7-ACA在国际市场 的地位不像青霉素那样占大头,总体实力还是弱一些,出口还有可能成为一个可考 虑的外部途径。从这些差别上看,7-ACA还是有可能走出一条生存新路。 一个故事的精彩之处不在于理想结局,而在于情节的曲折和充满悬念的思考。 7-ACA付出3亿元代价能否换来未来中国7-ACA的平稳发展,是个大胆的探索。今天 7-ACA的降价只是拉开大戏的一幕,下边的情节还没有上演,中国7-ACA产业还面临 更多的考验。在这次降价效果之后,下一步无论是新老企业都在考虑如何建立新的 利润增长点。今后的产品开发必须盯着国际大市场考虑,要建立完整的产品结构, 必须着眼于近、中、远期全面利益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