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网讯:
该篇文章发表于《中国医药报》 【日期】2006-03-29 【期次】46(总第3157期) 【版次】A1 【版名】要文 【栏目】 【类别】市场专刊 【作者】谭勇 【正文】 从去年80人的会议陡然增加到250多人参加,在3月21日苏州举行的全球原料药 外包及认证大会现场,明显能看出主办方工作人员脸上的疲惫与兴奋。会场与背景 板全部在会议的头天晚上临时撤换,他们需要更大的空间探讨。这场汇集部分国外 制药厂商与众多国内原料药企业的大会正在追赶抑或制造潮流? 被邀请来的外企要员们一点不擅长回答诸如外包与离岸生产对中国原有产业结 构的冲击之类宏观性的话题,他们乐于接受国内企业兴趣盎然的关于药用纯化水的 标准、生产工艺中某根管子的长短、采购方核价原则等很具体的操作性问题。他们 所鼓吹的“在选择供应方中质量永远是最重要的,低价不是核心要素”的理念毫不 新鲜,并且人们都知道的是,他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寻求供应方,不就是图个价钱 便宜吗? 国际制药生产外包首先从美国制药企业开始,由于原料药生产利润较低和环保 代价高昂,美国市场的原料药主要以进口为主,欧洲国家是其主要供应商。特别是 成品药生产外包相对成熟。近两年,印度和中国由于更具有加工制造的优势,越来 越受到跨国制药企业的关注,并且有多种形式的合同外包业务在中国和印度开展。 好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实业家们忍受着默默无闻,艰难的改变规则,然后理论 家们跳出来尖叫,一个漂亮的名字由此流行。一位叫弗里德曼的新闻工作者在《世 界是平的》著作中,一开始就如此描绘一家大型公司的全球供应链会议是在一个庞 大的电视屏幕下完成的,屏幕之上挂有八个时钟。他努力说服我们,分工合作的外 包年代就在我们身边。 如何面对机会 不少参会的国内企业代表发出感叹,以前老说外包是我们的机会,现在越来越 感到,这不是一个说说而已的机会,是实实在在的来了,在具体操作当中了。外商 的需求更强烈,国内企业的态度与行动更积极。 来自会议发表的报告显示,中国化学原料药产业年产规模相当于130万吨(不 计添加剂和化学中间体),近3年产量平均增长率达到26%。按国家统计局划分行业 的经济指标计算,2005年化学原料药企业销售收入达150亿美元。在化学制剂、化 学原料药、中成药、中药饮片、生物生化药这五大药品制造业中,化学原料药所占 的产值比重为29.5%,略少于化学制剂32%的比重,但近3年其产值平均增长率为24 .6%,高于医药制造业的整体增长率,也高于化学制剂和中成药行业产值的平均增 长率。 出口产品从某种意义上理解都可以认为是外包,尽管原料药年出口创汇50多亿 美元,约占原料药产业总值的30%,近3年平均增长率为22.5%。更重要的一点,原 料药是中国最具有国际化能力的产业领域,占中国出口商品创汇总额的50%以上。 但应该理性看到,这其中VC、柠檬酸等添加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真正获得国外认 证的原料药出口比重相对很小。 会议主办方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分析认为,在规模上中国原料药出口优势 产品领域包括有机酸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抗生素类和解热镇痛类等五大规模 最大的化学原料药,占出口总量的70.91%,数量规模达到114万吨。在价值上抗生 素类原料药金额比重最大,近13亿美元,占24%,其他四类总金额达22.7亿美元。 这些大宗量低价值的原料药代表了中国加工制造业的规模与低成本优势,将在一段 时间内成为获取世界订单的主力军。 目前世界上药品约有4000多种,在市场交易有一定规模、较为频繁的品种约为 1000多种。通常情况下,除了几种用量特大的抗生素及维生素,其他的用量都很少 ,大部分的产量都无法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因此,大部分原料药厂转向运用多功 能化的生产设备,同时形成专业化原料生产线。 再加上近年各国政府积极控制药价,降低民众医疗开支,促使制剂药厂为降低 各种生产成本,把原料药的生产转为定向采购,因此也就使原料药产业逐渐走向全 球分工的趋势。 专业化的原料药产业应当包括合成、发酵、工艺放大、现场生产管理、产品营 销、药学研究等各种技术性极强的专业构成,只有高度团队智慧和规模化管理才能 体现高效率的经营水平。 硬币的另一面 众口争论的外包在这里实质上就是,外企把自己做不了或做不好的、又或者是 别人做得更好更便宜的事交由我国的药企来做。外企主要从总成本的角度来考察企 业的经营效果,只做自己最擅长和对利润贡献最大的那部分业务。外包的目的是通 过与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活动的协调,实现最佳业务绩效,从而增强整个公司的 盈利能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促使企业外包的主要推动力。 对于接受外包业务的国家和企业来说,在承接业务外包的过程中,既获得利润 ,利用了生产能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又学习到一些先进技术、国际操作理念和管 理方法。这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在贸易竞争越来 越激烈的情况下,走专业、稳定的合作加工业务是一个降低贸易风险的好办法。 然而匆忙而片面地追求放大原料药出口业务,很有可能会给一些企业带来经营 风险。企业前期花在渠道开辟、技术改造和国际认证等方面上的高昂费用所换来的 高附加值品种真正的“黄金销售期”时间的长短,绝对应该成为企业作决策时最为 重要的参考指标。 在回顾原料药产业热点的时候,7-ACA的发展变数给国内企业上了生动一课。 天士力帝益一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他们作为全球最大肝太乐原料药生产基地, 同样面临类似的境况。现在不少企业开始新建或扩建肝太乐产能,虽然其制剂前景 有望获得上升,但如果没有3000万元的启动资金,没有500吨的基础产能,加上进 入国际市场主渠道以及环保风险,缺乏深入调研的盲目项目上马,很可能给企业自 身以及整个市场带来极大破坏。 外包还是离岸生产 就在此次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跨国药企礼来和海正药业联合宣布,由礼来公 司无偿提供技术转让的海正药业卷曲霉素生产线验证通过礼来公司的确认,这标志 着海正药业已经具备了与礼来一样的卷曲霉素原料药的生产能力。同时,海正药业 也获得了向全球范围内致命结核病患者提供药物的生产条件。海正药业生产有80% 的原料药出口到北美、欧洲、南美和亚洲。目前已有13个产品通过了美国FDA验证 ,10个产品获准欧盟COS注册,94个产品在世界主要医药市场注册。 在过往的国际产业链分工中,海正因为率先走了一条国际认证的道路,饱尝 了外包的美味。然而越来越多的离岸生产让国内企业遭遇严峻挑战。外包是把公司 本来在内部做的程序让另一家公司代劳,再把做完的工作重新合并,放回作业程序 中。离岸生产则是把企业原先设计于本土的工厂整个搬到海外,产品与生产方式完 全相同,只是人工更低廉、赋税更低,能源价格得到补贴。 今年2月,诺华公司宣布在中国苏州先期投资8300万美元兴建第一家原料药生 产开发基地,这是世界著名跨国药企率先在中国建立的供应全球市场的原料药生产 和开发基地。项目包括一座新的化学药品开发中心和两座生产厂房,药品开发中心 将主要生产用于创新药的原料药。生产厂房则成为诺华制药化学生产药品活性成分 的中间体的战略供应基地之一,这些中间体将用于生产治疗白血病、癫痫病、高血 压等疾病的创新药品。 去年4月,雅来(佛山)制药有限公司与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签订万古霉素 总代理协议。雅来集团将通过其中国公司与国药控股广州公司的合作,正式在中国 上市万古霉素原料和制剂产品。 雅来集团的原料药生产主要集中在西欧,目前原料药总产值接近60亿美元,堪 称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雅来2004年已经在上海建立了原料药技术中心,希 望能够获得与中国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业务往来的机会,将来雅来还有可能与国内 企业合作建立原料药生产基地。 把手伸向中国市场的还包括巴斯夫、帝斯曼等国际巨头,中国原料药市场的机 会不仅仅属于本土企业。这是一个资源开放的市场,世界真的是平的。